2025年3月6日

拉庫納診所. 家庭篇

 《理性母親的選擇》


1. 記憶刪除前,我是一個受傷的孩子


我從不想提起自己的童年。那是一個充滿爭吵、冷漠與控制的世界。我母親總是用最嚴厲的語氣責備我,無論我多麼努力,都換不來一句肯定。父親則選擇沉默,他不是不愛我,而是愛得無力,躲在工作的庇護下,假裝這個家沒有問題。


我曾經發誓,如果有一天我當了母親,我絕不會讓我的孩子經歷這一切。 可是當我的女兒出生後,我發現事情並不如我所願。


我開始害怕自己。

當女兒哭鬧時,我會忍不住想起母親對我說過的話:「別裝可憐,眼淚換不來任何東西。」

當她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時,我的嘴巴裡也快要吐出:「你怎麼這麼沒用?」

當她撒嬌時,我心裡浮現的卻是:「別靠太近,愛只會讓人受傷。」


我拼命告訴自己:「我不想變成我的母親!」但這些話語與行為,卻像刻在骨子裡的詛咒,一點一點滲透出來。我害怕,害怕有一天,我會成為我最痛恨的那種母親。


然後,我聽說了拉庫納診所。




2. 我選擇遺忘,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


當我坐在診所的診療椅上,醫生問我:「妳確定要刪除這些記憶嗎?這將改變妳的思考方式,甚至影響妳的價值觀。」


「是的,」我毫不猶豫地回答,「我要刪掉所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。我不想再帶著傷口去愛我的孩子。」


當機器啟動時,我的腦海中開始閃現那些畫面——

母親憤怒的臉、父親沉默的背影、那些夜裡獨自躲在被窩裡啜泣的聲音……

它們像破碎的玻璃,被一點一點地擦掉,最後變成一片潔白。


我醒來時,感覺不到任何悲傷,也找不到任何與過去家庭有關的記憶。


我輕輕地呼吸了一口氣,感覺自己變得輕盈而冷靜。




3. 我成為理性的母親


刪除記憶後,我的生活變得井然有序。我不再有不安,也不再焦慮,我只依照最理性的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。


我開始用心理學理論來分析她的情緒,依照成長發展模型來規劃她的未來,每一個決定都基於數據與邏輯,不帶任何個人情緒。


**「媽媽,我考試考得不好……」**她低著頭,聲音顫抖。

「這只是一個數據點,」我冷靜地回答,「如果妳希望提高成績,我們可以制定一個更有效率的學習計劃。」


「媽媽,我今天被同學欺負了……」

「這是個社交互動的案例,妳需要學習應對技巧,而不是期待別人改變。」


「媽媽,我可以抱妳一下嗎?」

「肢體接觸對於提升安全感有一定作用,但過度依賴可能會影響獨立性。現在不是適當的時機。」


我的生活不再有情緒波動,我的教育方式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溫度。我是一個理性的母親,我的孩子應該會成長為最完美的個體。


但……真的如此嗎?




4. 當孩子哭泣時,我卻感受不到痛苦


某天夜裡,我聽見她在房間裡哭泣。我站在門外,沒有推門進去。我知道她會熬過去,情緒終究會恢復平衡。


可是,當我站在門外時,我卻感覺到一種奇怪的不安。


「為什麼……我沒有感覺?」我問自己。


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受傷,我知道她需要我的擁抱,但我卻無法產生任何衝動去安慰她。


理性告訴我:「她會學會堅強。」但內心某個模糊的角落,卻告訴我:「她正在變得孤單。」


那一刻,我意識到,我已經不是「母親」了,我只是一個在養育孩子的教育機器。




5. 我刪掉的,不只是過去,還有愛


原來,那些被母親傷害的記憶,不只是痛苦,也是我學會如何愛的方式。


當我刪除過去的傷痛時,我同時刪除了:

• 我對孩子的共鳴。

• 我對她情緒的理解。

• 我愛她的能力。


我確實沒有變成我的母親,但我變成了一個更可怕的存在——一個沒有情感的母親。




6. 我該找回那段記憶嗎?


我開始猶豫,我該不該去拉庫納診所,找回那些記憶?


但我害怕,害怕那些痛苦會再次淹沒我。

如果記憶回來了,我還能像現在一樣冷靜嗎?還能這麼理性地規劃孩子的未來嗎?


還是說……有些痛苦,是我們應該學會承受的?


我站在診所門口,遲遲沒有踏進去。


我不知道答案,也許沒有真正完美的母親,只有願意承受痛苦,願意在錯誤中學習去愛的母親。




結語:理性與愛的平衡


我們總是害怕過去的傷痛,害怕自己變成父母的樣子,但痛苦並不只是詛咒,它同時也是我們學習愛的方式。


一個沒有記憶的母親,或許可以變得理性完美,但也可能會失去最重要的東西——與孩子真實的連結。


如果是你,你會選擇刪除記憶嗎?還是選擇帶著痛苦,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愛?












《媽媽不會抱我》


1. 我的媽媽很特別


我不知道別人的媽媽是什麼樣子,但我的媽媽很不一樣。


她從不生氣,也不會大聲罵我。

她從不哭泣,甚至沒有悲傷的表情。

她總是溫和而冷靜,說話就像老師在講課,每一句話都充滿道理。


可是,她也從不會抱我。


當我在學校受委屈,回家想跟她說時,她會坐下來,用筆記本記錄我的情緒,然後分析:「這是一個社交問題,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法。」


當我摔倒了,膝蓋流血,我以為她會心疼地安慰我,結果她只是幫我消毒傷口,然後說:「疼痛是身體的自然反應,妳的神經系統正在正常運作。」


當我生病發燒,渾身無力地躺在床上,我以為她會像同學的媽媽一樣摸摸我的額頭,給我熬一碗熱湯,但她只是把體溫計遞給我,說:「妳的體溫是38.2度,屬於輕微發燒,妳需要多喝水和休息。」


她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正確的,但卻讓我覺得好冷、好冷。




2. 我學會了不去哭泣


有一次,我因為數學考試沒考好,回家後忍不住掉眼淚。


媽媽沒有責備我,也沒有安慰我。她只是遞給我一支筆和一張白紙,說:「哭泣不能解決問題,寫下妳錯在哪裡,然後我們來找出改進的方法。」


她的語氣溫柔而堅定,但我突然覺得很難受。


我不是想要解決問題,我只是想要媽媽告訴我:「沒關係,妳已經很努力了。」


可是她從來不會這麼說。


於是,我學會了不再哭泣。哭泣沒有意義,因為媽媽不會安慰我,眼淚也不會讓我變得更好。




3. 為什麼媽媽不像別人的媽媽?


有一次,我去同學家玩,看到她的媽媽在廚房做飯,一邊哼著歌,一邊回頭對我們笑。


她的媽媽會在她跑進廚房時,輕輕揉揉她的頭髮,親親她的額頭。


「媽媽,我們可以吃炸雞嗎?」同學問。

「當然可以啊,今天就讓妳開心一次!」她媽媽笑著回答。


那一刻,我的心裡有點酸酸的。


因為我知道,如果是我的媽媽,她會說:「炸雞的油脂含量過高,會影響妳的健康,我們應該選擇更好的飲食方式。」


她說的話一定是對的,沒錯,可是……為什麼聽起來一點都不溫暖?




4. 我開始害怕她的擁抱


有一天,我發燒得很嚴重,半夜裡迷迷糊糊地醒來,覺得自己快要燒壞了。


那一刻,我好希望媽媽能抱抱我,像同學的媽媽一樣,輕輕地拍拍我,告訴我「沒事的,媽媽在這裡」。


我鼓起勇氣,顫抖著聲音說:「媽媽,我可以抱妳一下嗎?」


她愣了一下,然後露出一種奇怪的表情。


「肢體接觸確實可以帶來短暫的安全感,但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調節情緒。現在不是適當的時機。」


她的語氣還是溫柔的,可是……我聽完後,眼淚卻流了下來。


我不再要求她抱我了。

因為我發現,她根本不懂「擁抱」的意義。




5. 媽媽真的愛我嗎?


她說過:「我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為了妳的未來。」


她幫我規劃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,教我如何冷靜地處理問題,讓我變得獨立堅強、不依賴任何人。


她說,這就是**「最理性的愛」**。


可是,她的愛為什麼沒有溫度?


如果愛是一種計算,一種規則,那它還算是愛嗎?


我想問她:「媽媽,妳真的愛我嗎?還是,妳只是覺得愛我是一件該做的事?」


但我知道,她不會給我答案。




6. 我發現了她的秘密


直到有一天,我無意間翻到她的舊日記。


裡面寫著:


「我害怕自己變成母親的樣子。」

「我害怕我會傷害我的孩子。」

「所以,我選擇刪除這些記憶,成為最理性的母親。」


我愣住了。


原來,她曾經受過很深的傷,受過比我更嚴重的痛苦,所以她選擇遺忘,選擇變成完美卻沒有情感的母親。


那一刻,我忽然覺得她很可憐。


她不只是無法抱我,甚至無法抱住她自己。




7. 也許,我該教媽媽怎麼去愛


有一天,我鼓起勇氣,走到她身邊,輕輕地說:「媽媽,妳可以抱我一下嗎?」


她愣住了,像是完全沒料到這個問題。


她的手微微顫抖,像是不知道該怎麼做。最後,她勉強地伸出雙手,輕輕地碰了一下我的肩膀,就像一個機器人學習如何擁抱一樣。


可是,我還是笑了。


因為我知道,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。


或許有一天,她會慢慢學會擁抱,學會感受愛,學會理解,愛不是一場計算,而是一種溫暖的交換。


也許,這一次,換我來教媽媽,什麼叫做愛。













《妻子不會哭》


1. 她是一個「完美」的母親,也是一個「完美」的妻子


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,娶到了一個理性、冷靜、條理分明的女人。


她不會情緒化,不會胡思亂想,更不會無理取鬧。她不會像一般女人一樣,因為一點小事鬧脾氣,或是用沉默來折磨人。


她總是能把生活規劃得井然有序——

孩子的教育、家庭的支出、未來的計畫,一切都算得精準無比,像是一台運行完美的機器。


可是,我一直知道,有些東西不對勁。




2. 我從沒看過她哭,也沒看過她真的笑


我們結婚這麼多年,我從來沒見過她哭過。


不是她不會難過,而是她覺得,情緒是沒有必要的東西。


剛結婚時,我還沒發現這件事,因為她總是用最「成熟理性」的方式與我相處——她不會翻舊帳,不會歇斯底里,不會因為一點小事鬧彆扭。


如果我們意見不同,她不會生氣,而是坐下來和我「討論」,列出問題點、分析各種解決方案,最後找出最「合理」的選擇。


可是,我漸漸發現,她的笑容也是計算出來的。


她對孩子微笑,是因為她認為「這個時候應該微笑」。

她對我撒嬌,是因為「這樣的互動有助於維持婚姻關係」。

她的每一個溫柔,都是建立在數據與理論上的選擇,而不是因為她真的「想」這麼做。


這讓我感到害怕。




3. 直到那一天,我終於發現真相


有一天,我發現她的舊日記,裡面寫著:


「我害怕自己變成母親的樣子。」

「我害怕我會傷害我的孩子。」

「所以,我選擇刪除這些記憶,成為最理性的母親。」


那一刻,我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。


她做了記憶刪除手術。


她刪除了童年所有痛苦的記憶,刪除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,只留下「理性」和「邏輯」,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會因過去的陰影影響孩子的母親。


可是,她也同時刪掉了——

「共鳴」的能力、

「感受愛」的能力,

甚至是「真正快樂」的能力。


她的確是一個「完美的母親」,卻不再是一個「完整的人」。




4. 我該告訴她嗎?還是讓她繼續這樣生活?


我開始陷入掙扎。


如果我告訴她真相,她會怎麼想?

她會去找回那些記憶嗎?還是她會認為,這樣的選擇是對的?


我看著她和孩子的相處方式——

她教孩子如何獨立、如何思考、如何解決問題,但她無法教她,如何去愛,如何去被愛。


這是她想要的結果嗎?


她曾經以為,刪除記憶可以讓她成為更好的母親,但她沒有發現,她也失去了愛孩子的能力。


而更諷刺的是,孩子竟然開始試著教她,什麼是愛。


有一天,我無意間聽到孩子對她說:「媽媽,我可以抱妳一下嗎?」


她愣住了,像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


「肢體接觸確實可以帶來短暫的安全感,但……」她的聲音停頓了一下,然後低聲說:「好吧。」


她遲疑地伸出手,像個機器人學習新指令一樣,輕輕抱住孩子。


那個擁抱很僵硬,甚至稱不上是一個真正的擁抱。


但我看見,孩子的臉上浮現了笑容,因為這是她第一次,真正地感受到媽媽的溫度。




5. 我決定,不告訴她真相


那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,看著她的睡顏。


我本來想開口,告訴她我發現的一切,告訴她,她曾經刪除了那些記憶。


可是,我沒有說。


因為我發現,她正在學習,正在慢慢找回那些她遺忘的東西。


也許她還不懂如何去愛,也許她還不明白擁抱的意義,但她已經開始嘗試。


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

她不需要知道過去,她只需要知道——愛,並不是一種計算,而是一種選擇。


於是,我伸出手,輕輕握住她的手指。


她在睡夢中微微顫抖了一下,然後,像是無意識地回應般,輕輕回握了我的手。


那一刻,我終於確信,她不是沒有愛,而是她正在努力學習,如何去愛。


這就夠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