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記者的角度 寫一篇訪問診所醫生的報導
「遺忘,真的能帶來幸福嗎?」——專訪拉庫納診所醫師
記者/李安寧
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下,人們已不再只能透過時間來淡化痛苦的記憶。拉庫納診所(Lacuna Inc.),這間專門提供「記憶刪除手術」的醫療機構,正為無數因愛情、創傷與過去陰影所困的人提供一條「重新開始」的道路。然而,遺忘真的是解脫的唯一方式嗎?我們帶著這個問題,來到診所,訪問了主治醫師陳建元博士。
記憶刪除,是治療還是逃避?
診所內部與一般醫院截然不同,沒有令人不安的消毒水味,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燈光與柔和的音樂。牆上掛著一句標語:「遺忘,讓你擁有新的未來。」
陳建元博士,這位曾經專研神經心理學的醫師,如今成了記憶刪除技術的先鋒。他接待了我們,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嚴謹。
「許多患者來找我們時,已經到了無法正常生活的地步。他們可能患有重度憂鬱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或嚴重焦慮症,過去的某些記憶不斷折磨著他們。」他解釋道,「我們的技術,不是抹去他們的全部人生,而是選擇性地刪除特定創傷記憶,幫助他們從心理困境中解脫。」
但這樣的技術,真的是治療,而不是逃避嗎?
「我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。」陳博士坦言,「記憶刪除不是適用於所有人的萬靈藥,而是一種選擇。對於某些人來說,透過心理治療學會與痛苦共存是更好的方式;但對於長期被創傷困住、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來說,刪除記憶可能是最後的救贖。」
案例:一名女子選擇遺忘「愛」
陳博士分享了一個特別的案例——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孩,因為一段傷害性的戀愛關係患上重度憂鬱症,甚至有過自殘行為。
「她的狀況很糟糕,長期無法入睡,無法進入新的感情關係,甚至害怕與人接觸。」陳博士回憶,「在經過心理評估後,她選擇刪除這段戀愛記憶,希望能減輕痛苦,重新適應社會。」
手術成功後,她的確擺脫了這段感情帶來的痛苦,但她也失去了與「愛」相關的記憶——不只是那個傷害她的戀人,還有她曾經對愛情的憧憬與理解。
「她變得很理性,甚至有些冷漠。她不再害怕感情,但也無法真正投入感情。」陳博士承認,這是目前技術仍待改進的地方,「我們可以刪除痛苦,但也可能影響到與痛苦相關的美好情感。」
遺忘之後,真的會幸福嗎?
在拉庫納診所的患者中,約72%的人在術後的半年內感覺狀況改善,憂鬱、焦慮減少,生活回到了正軌。然而,當時間拉長到一年、三年,部分患者開始出現「情感冷漠」或「無法建立深層人際關係」的問題。
「記憶塑造了我們的個性,當我們選擇刪除一部分記憶時,勢必會影響我們未來的選擇與行為模式。」陳博士強調,「遺忘帶來的未必是幸福,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」
那麼,面對創傷,是否有更好的方式?
「心理治療仍然是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。」陳博士說,「我們的診所也會嚴格評估患者的狀況,確保記憶刪除真的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案。」
倫理爭議:是否應該刪除記憶?
「當初這項技術被提出時,醫學界與倫理學界都激烈爭論。」陳博士表示,「有人認為,人類應該學會與痛苦共存,而不是靠科技來消除它。」
一個最大的倫理問題是:如果一個人刪除了某段記憶,未來是否可能再次陷入相同的情境,而無法學習與應對?
「這確實是一個風險。」陳博士說,「有些人在刪除記憶後,依然可能被類似的人或事件吸引,因為影響選擇的不只是記憶,還有潛意識與個性。」
另一個爭議則是——記憶刪除是否應該受到法律限制?
「舉例來說,假設一名罪犯刪除了自己犯罪的記憶,那麼他還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?」陳博士苦笑著說,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技術目前僅限用於醫療用途,並受到嚴格監管。」
結語:記憶與我們的存在
當訪問接近尾聲時,我問陳博士:「如果是你自己,會選擇刪除記憶嗎?」
他沉思了一下,然後說:「有些記憶的確讓人痛苦,但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。遺忘可以減少痛苦,但也可能讓我們失去學習與成長的機會。」
走出拉庫納診所,我回頭看著那句標語:「遺忘,讓你擁有新的未來。」
但我想,未來真的無法建立在過去之上嗎? 或許,我們真正需要的,不是遺忘,而是學會如何與記憶共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